假風投詐騙鏈解密
導語:
當從正規(guī)銀行渠道無法獲得信貸,信托、委托、擔保融資條件又不具備時,如果有熱心的“PE”上門,你還能把持得住嗎?
江湖上有這樣一群“投資公司”,他們物色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yè)或個人創(chuàng)業(yè)者,并表明投資意向。前提條件是,這些急需資金的企業(yè)和個人必須委托其指定的第三方資產評估公司,為所投資的項目進行評估,出具評估報告書??瓷先ニ坪跻磺姓?,但吊詭的是,在拿到評估報告后,這些所謂的投資公司態(tài)度竟大逆轉,以各種理由拒絕投資合作。
《金證券》記者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些打著投資幌子的公司的真實動機是,利用融資方的急切心理,與第三方評估公司沆瀣一氣,背地“共享”十幾萬至幾十萬不等的評估費。不僅如此,投資公司之間往往還相通客戶,借機生利。
以虛構投資事實為誘餌,包裹著看似合法的外衣、以詐取數(shù)額不菲的錢財為目的,“假風投”屢屢得手背后,凸顯主管部門監(jiān)管“真空”和受害人維權窘境。
美女PE釣魚 融資客懵懂被“下錢”
“大專畢業(yè)后我就進了公司,負責最前端的客戶預約。在大概前后一年半的工作期間,我經手的客戶里面,沒有一個真正融到錢的。” 聲音甜美清脆的小敏(化名)告訴《金證券》記者。
作為“假風投”開展業(yè)務的第一步,像小敏這樣的前端崗位主要負責上網搜尋客戶信息、甄別客戶資金實力、電話預約見面等工作。如果幸運,約見的客戶上門或者進一步做評估書,小敏就能拿到幾百元到千元不等的提成。
放餌
“我們不是坐等客戶上門,而是主動出擊。”小敏對《金證券》記者透露,自己在網上主要搜尋中小企業(yè)信息,特別是那種剛剛成立、留有手機號碼的企業(yè);然后再根據(jù)電話號碼打過去,主動表明有興趣投資。
“這些企業(yè)往往剛建立不久,留的手機號碼一般都是法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他們有融資需求,容易上鉤。”小敏總結起“經驗”。
瞄上潛在客戶后,初次打電話該怎么說話?這里面大有講究。
在小敏提供的一份《客戶初次電話回答內容》中,記者看到有這樣的內容:“我們公司融資最低限額為200萬元,融資期限1-3年”……“辦理期限為15-25個工作日,如果配合緊密,15個工作日即可辦完”……“客戶先期需提供相關資料傳真或郵寄給我們,進行項目的初步審核。如審核通過,將及時和您取得聯(lián)系,邀請您到我公司來面談,商討有關融資合作事宜。”
其實,客戶是否能夠按要求提供全套資料并不重要。投資公司只關心一個核心數(shù)據(jù),以判斷客戶的資金實力,評估其“潛在價值”。
“我們讓客戶傳真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稅務登記證復印件等資料,其實只關注企業(yè)注冊資本是多少,看客戶有錢沒錢?”小敏透露,“比如營業(yè)執(zhí)照上就有企業(yè)的注冊資本,有的企業(yè)注資只有幾萬,有的卻有上千萬。注資大的客戶出手往往闊綽,更容易被‘下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