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印”李朋濤:創(chuàng)業(yè)就是追求不確定的生活

2013/01/04 11:01      林藠頭

第一次看到微印的時候覺得這個產品很有意思:可以把一個人的微博排布成一本書,打印出來慢慢品讀。那誰,你不是暗戀某某嗎,把他的微博打印出來逐字逐句揣摩;小明,你不是喜歡蒼老師嗎,把她的微博圖文打印出來抱著睡覺吧;誒,你不知道送她什么生日禮物,送她一本她自己撰文配圖的雜志唄。

帶著對產品的興趣,小編找到了做這個產品的@李朋濤。很快小編發(fā)現自己低估了這個產品的形態(tài),關于這點集中留到產品形態(tài)部分去說。

其人其事

你知道嗎?這哥們兒大學時候曾經騎自行車繞著海南島整整一圈,7天。大學的時候曾經是學生會、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心和一切雜七雜八的社團的主席、部長,武斷地判斷,僅僅這一點,一個人物的基本輪廓就已經勾畫出來的:閑不住、不安分,想要做點兒什么,屬于那種飛過天空的飛鳥即便不留下痕跡也要鳴叫一聲“啾,我飛過了”的人。

李朋濤,中山大學法學專業(yè)出身,但并沒有從事過任何跟法律相關的工作。

李朋濤

“本科階段的專業(yè)對一個人的職業(yè)并沒有那么大的影響,我們不應該被它限制。”李朋濤大學之前也是懵懵懂懂,隨便填了個看起來牛叉的專業(yè);大學期間慢慢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互聯(lián)網,于是自學編程,去IT公司實習,大學一畢業(yè)就直奔著3G門戶去了,完全把法學拋到了九霄云外,“但是我仍然得感謝法學教給我的一些思維方式。”他身上還遺留著法學賦予了他的嚴密邏輯和思辨思維,即便小編的提問沒有章法,他也能一二三四答上來,并且還能呼應到10分鐘前某個問題的答案上去,而那個問題,小編可能都已經忘了。

照他后來的發(fā)展軌跡,這條路還走對了(對比一下一個法學專業(yè)本科生的最初幾年苦逼職業(yè)生涯),不過4、5年光景,離職之前他已經是騰訊手機管家的產品經理,見證了這款軟件一年間數十倍的用戶增長量,不是應該很有成就感嗎?為什么還要離開創(chuàng)業(yè)?

“的確很有成就感。”李朋濤說,“在騰訊做產品于我而言是很舒服的,專心做產品、做體驗、研究用戶,不用去操心其他的事。但我不喜歡安定的生活,這樣的日子雖然舒服,但少了一點什么。”

離開騰訊也就是離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李朋濤說他喜歡生活里多一點“不確定”的因素,結果的不確定,明天會面臨什么的不確定,“不確定”讓人著迷,讓人有探索的欲望。

這種情況一點兒也不難理解,就如同很多家長拼錢拼命地要把子女送進體制內、國企、學校,覺得那樣的工作很“穩(wěn)定”,而子女們卻拼了命逃避一樣。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都受不了沒有激情的生活,一個會騎自行車繞海南島一圈的人骨子里想必少不了一點小沖動。

創(chuàng)業(yè)意味著什么?

首先什么是創(chuàng)業(yè)?我們理解的移動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這樣: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要么一個人,要么三五十個,圍繞著一個想法去做出一個東西投向市場,在市場反饋中一次次地迭代、沖撞,最后成功或成仁。

李朋濤說創(chuàng)業(yè)是一種“思維方式”,以前在騰訊內部的氛圍也被認作是創(chuàng)業(yè),一個的團隊做一個產品,由市場和用戶決定去留;也有失敗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全部由公司來承擔了。

“創(chuàng)業(yè)思維就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如何極致地好,要思考要琢磨,要努力還要勤奮,失敗一千次還要再做一千零一次;這種思維方式,與工資、考勤、領導、制度、獎金并沒有多大關系,而是發(fā)自內心的,即使失敗受挫,這種思維方式仍然會存在;進入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在創(chuàng)業(yè)。”

如此說來,李朋濤的創(chuàng)業(y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從他有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就開始了,而放棄創(chuàng)業(yè)也意味著放棄一種思維方式。小編問:你決定從騰訊離開的時候,為自己考慮后路了嗎?“沒有考慮過,很享受現在這種狀態(tài),會一直做下去。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

產品形態(tài)

微印的做法,就是依據用戶定制把個人微博的數據導出來排布成一本書的樣子,然后交給印刷公司印刷成文本,再經淘寶發(fā)貨給用戶。第一次看見微印的時候,新奇是覺得新奇,但覺得不夠“高端”:好不容易把心一橫出來創(chuàng)業(yè),居然就是在淘寶上賣書?這是徹頭徹尾的誤解。

實際上微印并不染指印刷和淘寶運營業(yè)務,這些都交給代理商來完成,他們只提供一種“個人數據平面化”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第一步的雜志生成步驟;盈利模式則是從訂單中參與分成。未來個人的數據除了印刷成文本,還可以導出,做成電子雜志在各種移動設備上瀏覽。電子雜志的發(fā)揮空間更大,可以加入二維碼、 LBS、聲音、社會化的一些元素,比如雜志里的一張照片可以配上一段語音,或者可以標注拍照時的地理位置,還可以將頁面分享至微博、人人網等等。

電子書

微印8月份上線,用戶量不詳,但李朋濤說“很快會實現收支平衡”。

未來的數據來源也不局限于微博。“API的開放應該說是大勢所趨,未來更多網站都會開放數據,用戶可以用微印把更多個人主頁上的信息制作成雜志。”

“微印最終的產品形態(tài)肯定不止是現在這樣,我們會在邏輯層面創(chuàng)新,一步步把微印做成一個現在大家包括我們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樣子——具體是怎樣,我們現在有很多設想,但都要探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