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下一站:引入PE估值

2010-06-05 15:04:24      張瑤瑤
當“流行”碰到“爭議”,會發(fā)生什么?私人股權投資(PE)正在商業(yè)社會大行其道,與此同時,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飽受爭議的公允價值正經歷重生。

  隨著財政部對新會計準則的修訂工作已全面展開,其中最受關注的公允價值準則也被推進了“手術室”。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公允價值計量”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私人股權投資行業(yè)推廣公允價值計量已是大勢所趨?;蛟S,現(xiàn)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可操作性這個難題。

  重大意義

  盡管剛剛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遭遇了“厄運”,但公允價值的魅力依然不容忽視。

  “推廣公允價值計量對中國PE行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是非常有意義的。”國家發(fā)改委財金司金融處處長劉健鈞對公允價值寄予厚望。

  北京科橋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閆榮城與他的看法不謀而合。

  閆榮城介紹說,國際上許多PE機構通常是采用公允價值來核算權益性投資的,并且認為相對于成本法而言,這樣的會計處理能夠較好地反映投資業(yè)績,能為投資者以及其他報表使用者提供更相關的信息。

  閆榮城進一步解釋說,PE的投資對象主要是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擬上市公司股權以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fā)行的股票。PE的投資目標并不是要獲得企業(yè)的控制權,而是在企業(yè)價值獲得提升后選擇合適的機會退出。從完成資金的投入到順利退出,通常會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此期間,企業(yè)價值通常會有大規(guī)模的提升。如果按照成本計量,則在此期間的投資業(yè)績無法體現(xiàn)出來。

  這對有效激勵投資團隊也非常不利。

  若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核算,則能反映出各個會計期間的投資業(yè)績,并且對解決投資團隊激勵問題也大有益處。

  “從實際效果看,國內采用公允價值對權益性投資進行核算的PE機構,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一方面反映出了投資業(yè)績,另一方面對有限合伙人也有了很好的交代,進而對下一期基金的募集也起到了很好的營銷作用。”閆榮城說。

  不過,閆榮城同時指出,一般而言,PE行業(yè)的權益性投資在活躍市場是沒有報價的,對于使用公允價值核算的可操作性,業(yè)界多有疑惑。

  尋找依據(jù)

  閆榮城所說并非妄言。

  “當然,目前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劉健鈞表示。

  為做好公允價值項目的準則修訂工作,財政部此前已啟動了一系列重點課題,其中,就包括PE公允價值計量課題。

  該課題組經過調研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PE行業(yè)選擇成本法與其他方法的標準是,在市場完善程度高時,采用市場法或收益法。實務中以采用成本法居多。

  以投資性房地產為例,財政部此前發(fā)布的《我國上市公司2009年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或可為此提供佐證。2007年至2009年之間,存在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采用成本模式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比例甚至不足4%。

  這當然可以理解。

  在我國,PE行業(yè)發(fā)展的時間不長,國內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并不健全,具體操作規(guī)范仍存有空白,凡此種種,影響了市場的完善程度。因此,很多PE公司都認為,為簡化會計計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成本法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不能因為起步較晚就放棄或者說過于謹慎地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現(xiàn)階段我們所要做的不僅是對比美國和歐洲比較成熟的做法,同時,也要立足我國乃至整個亞洲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代表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狀況、企業(yè)界切實可行的模式。

  證監(jiān)會非公部主任馮鶴年表示認同。他說,在當前的情況下,PE估值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時的,但是必須要立足國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對于那些以上市前(Pre-IPO)的項目投資為主的PE公司,由于退出方式以上市居多,因此它們在實務中較多采用市場法,特別是市盈率法。

相關閱讀